趣读坊>玄幻>灭世武修 小说 > 第一十四章 以史为鉴
    李氏家族出自北周陇西贵族,在弱肉强食的南北朝时代,为了保持政权竞争力,这🝜🋻🞥些人世代享受最顶级的教育,还饱受权贵圈政治、文化的熏陶,其个人水平,远非后世一些白手起家的帝王家族所能比拟。在太原起兵前,刘文静就曾向他人夸赞李世民“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年虽少,命世才也”,往大了说就是像刘邦和曹操,这正是李世民天生的优势。

    华夏古代亲自打江山的皇帝不少,但像李世民这🝂🈓♟样从头至尾亲临第一线的比较罕见。他年仅十六岁时,应征救🐳援落入突厥包围圈的杨广;其后跟随🞄👤父亲镇守太原,多年与突厥铁骑对抗。

    而在太原起兵后,那些对大唐至关重要的血战,基本都是李世民亲自指挥的,比如西进长安途中血战宋老生,平定曾让唐军吃了大亏的🊱西秦薛氏父子,击败刘武周、收复太原,血战虎牢关、一战击败窦建德与王世充☍,讨伐刘黑闼等等,在这些战斗中,他几乎每次都在第一线冲杀,甚至多次差点踏进鬼门关。

    所以抛开了他的性格和🔻六亲不认的小步伐,还是没有太多黑点🚥的。

    而在李倓看来,从他和李世民都是一个皇帝的角度上来看的话,在冷兵器时代,多年冲杀在第一线,看尽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对人内心的震撼可想而知。饱尝战争艰辛的李世民,深知创业的艰难,也与那些跟随自己的文臣武将感同身受,并建立起一定的战友情谊。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李世民从来没有架空、屠杀功臣,因为他自己就是功臣中🎚的一员;同时,正是因为深知打天下的不易,他才有听取意见、任人唯贤的📙主动性。

    因此,李倓得出的结☦🁨论是贞观年间的和谐君🙏🉛🈂臣关系,主要得益于李世民的个人经历🝜🋻🞥。而后世的其他帝王,很少有他这种从战场中浴血奋战成长起来的阅历。

    当初李世民鼓动自己的老爹李渊太原起兵,正是看准了杨广失道、天下大乱;而🋙🙬其后跟随他们的朝廷文武,大部分是隋朝的旧臣,以及收编自各路起义军。🃤

    身为🟒🜣🃾乱世的亲历者,初唐君臣对于统治失序带来的巨大浩劫有着深刻体会。在登基之后,李世民时常与那些隋朝老臣交流,探讨杨广为什么会败坏他父亲杨坚留下的雄厚基业。

    隋炀帝为何会失败?原因固然有方方面面,但李🝂🈓♟倓倒是也分析了不少,毕竟跟他所在的这个时候这些事也没过去太长的时间🚔📄😐,这与他凭借个人出众才华、刚愎自用脱不了干系。

    当年李世民时常杨广的书作《隋炀帝集》,看完后也都会发出这⚾🗄🙈样的疑惑:“看他的文章,处处包含着尧舜之道,但为啥行桀纣之事?”

    而那些隋朝旧臣们的口径则很一致:“依仗才华,刚愎自用,不听人言。犯了错误自己却茫然不知。”也正是因为如此,李世民才不禁感慨:“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名言也是由此总结而来。

    李倓看了这些事儿之后也是相当的有感慨啊,当一🂋🍏个皇帝,他杨广的才华绝对是不下于李世民的,结果大隋竟然那么短命,白白让李世民捡了个大便宜,实在是个让人比较难受的事儿,不过话又说回来,李世民当初可⛫🝙能也为杨💸🖥🔬广感到挺憋屈的。

    也正因为有着这个想法,他还多次指责手下的隋朝老臣当初为啥不🜗向☿杨广进谏🐭🃇🕫。

    比如在贞观元年,他就质问杜淹,当初为啥不劝阻隋炀帝巡行江都;后者狡辩杨广听不进去不同意见。李世民随后则发出了灵魂三连问:你知道杨广听不进谏言,那为啥还要在他的朝堂🌜⛧里混日子?既然你在他手下领俸禄,那为什么不尽忠进言?如果你说自己当初在杨广手下人微言轻,那么后来去王世充那里位极人臣,却仍旧不进谏,这又怎么解释?

    一番轰炸下,杜淹被噎得无言以对,只🞵得表示今后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李世民这才转怒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