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杨星积极支持海南争夺三四代核电站落户本省的作法,杨星在随后召开的中星集团年终大会上专门谈到了原因。明面上,引入核电站建设是地方重大投资项目,作为休戚与共的投资大户,中星当然想在其中分杯羹,顺应中央政策创造一个适合企业发展的大环境,为企业寻找商机。
新一届领导班子上台后,明显加强了对于民生问题和科技的关注,从总书记提出的“科技发展观”就能听出来,以人为本和以科技进步支撑社会发展正成为社会统一认识。前任领导曾多次提到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一代领导集体在此基础上更是提出了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在不断学习当今最新技术知识的同时,推陈出新,加大创新力度,从学习型社会向创新型社会转变的口号。
理论还要联系实际才行,中国制造业经过不懈努力,正处于一个冉冉升起的最好时期,已经具备超越日德两国,挑战美国世界第一大制造大国的实力。可仔细研究中国制造基础的人都会发现,我们是典型的大而不强,许多制造业务只是简单的来料加工和组装,稍好一点的也是模仿仿制大于创新,真正属于自己的看家本领实在太少,所以国内产业界很早就提出要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的说法。
中星集团这些年正是为此目标孜孜不倦的奋斗者之一,现在中央属意海南建设新一代核电站。正是想为工业基础薄弱的海南增加一个新经济点,而核电属于新能源,同海南追求的绿色生态和谐的国际旅游岛风格非常一致,至于发展核电的危险性。正是需要由三、四代核电站来解决的,不能因为一时的风险就否决这个新项目。同时为了发展新一代核电站,中央势必要对选址地区提供政策和财政支持,为什么不帮助海南政府积极争取呢?
同样的道理,中星集团这些年的超常增速,大部分来自于集团的研发和创新,拜杨星这位“先知”的功劳,中星集团在许多领域没有走弯路。而是直接瞄准了今后会大放光彩的许多国际前沿尖端科技,靠着先发优势,才在众多竞争者的较量中略处上风。但是杨星深知花无百日红的道理,他的重生优势是有期限的。只凭一己之力并不能保证中星能永远一帆风顺。
所以他一直要求集团加大研发力度,并在内部保持浓厚的创新环境,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对于星斗研究院和各公司研发经费的拨付从来都毫不吝惜。最高时达到了利润的一半,几乎是同等企业的几倍了,后来被杰克.韦尔奇给降低了,说是实在太疯狂。还是要有个合理限度,杨星还被公司内部冠以“技术狂人”的称号。
他还在公司内部鼓励“失败文化”。让任何员工都能把天马行空的想法反馈到集团高层而不受追究。同时设立了失败大奖,鼓励员工大胆把想法化为实际成果。即使失败也能获得宝贵的经验,现在公司内对任何新颖的点子都能做到及时记录研究,许多让集团获益的大胆创意就是这样的员工脑力激荡中诞生出来的。
杨星在年终大会上讲道核电站和涉及的国家产业布局等大问题,就是想提醒自己的部下,不要为集团现在取得的一点成绩沾沾自喜,国家上层已经转变思路大力创新了,即使中间有波折,肯定会涌现出一大批以创新取胜的新公司,中星集团这的公司灵魂也就是要不断创新,一旦停止很可能会成为淘汰者。
对杨星如此注重研发和创新,现任集团总裁杰克.韦尔奇也深表赞同,对于两人共同主持的关于集团未来发展战略布局很有裨益,这次大会除了以往的报成绩给奖励外,最重要的就是提出集团要对新一代物联网技术加强了解和跟踪,因为物联网涉及范围很广,又是新生事物,所以集团旗下各公司头头都参与了讨论。
物联网一词最早于1999年提出,随着当时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线上虚拟化的平台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所以拓展互联网,以网络为中心,实现物物相连(theihings)简称iot的技术就应运而生。作为一个现在非常流行和前卫的名词,对于物联网的性质界定争论很多,还没有一个太权威的解释,而企图先走一步的中星集团则很早就对物联网产生兴趣做了大量预研工作,这次在年终大会上就是想统一集团思想,准备这个领域发力。
按照集团科学家们比较一致的描述,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固定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与中星集团提出的“星计算”一样,物联网一经提出就正成为目前最热门的技术流行语之一,作为信息技术大本营的美国政府、企业和股市,都对这项技术钟爱有加,甚至有人将它看作是提振美国经济信心,从互联网泡沫中走出来的一味灵丹妙药。不少美国硅谷的创业家已经投入到对物联网的研发中来,大笔风险基金也在向物联网概念企业投资,认为是下一个信息技术的金矿,这种情况下,作为掌握了物联网许多基础技术的中星集团感到如芒在背,快马加鞭推动本企业的物联网建设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严格来说,杨星当初利用无线技术组网智能家电,以手机为中心发展类似移动支付服务,全球定位系统和卫星通话,以及全面推动二维码升级旗下产品标识等做法,都可以算是物联网的早期实验。但当时都只是作为单项技术推出,没有综合运用在一起,现在随着射频识别和星计算等技术的成熟,集团才认为组建物联网的时机已到。
现代物联网至少要具备三大基本特征: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rf、传感器、二维码等技术设备来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二是可靠传递,要把获取的物体的信息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三是智能处理,利用星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收集来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作为物联网感应基础传感器技术,目前广泛看好的是射频识别(rf)技术,它又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无线)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和无需电源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