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叩见陛下。”
御书房,工部尚书李善揣测不安的拜见朱厚照。
“李善,可否知道朕把你单独叫来的目的?”
看着案台上的资料,朱厚照这才打量李善,六十岁的普通老头。
这个李善,是成化十四年进士,历任金陵监察御史、京城监察御史,后来弹劾他两位舅舅,被调去河南当巡察御史,黄河决堤的时候,他立过功。然后又专任湖北、山东,修过黄河平过乱,又还当了几年四川布政主官,招抚了四川番夷,算是立过功的人,就在去年,朱厚照有过印象,内阁提他成为南京工部尚书,严格起来,他也算内阁的人。
不过是少见的实干派。
“臣不知。”李善老实回答。
“好吧,朕把你叫来,主要是为了下西洋的事情。朕已经查阅过金陵工部这边的资料,发现工部已经不造船……现在,你有几分把握,让工部造船的水平,恢复到太宗时期。三宝太监的船队,多久能打造得出来。”
朱厚照自然已经是调查过金陵这边的航海家底。
可惜,几十年没有出海后,工部管理的造船部门也衰落了。
船更是只剩下一些老旧的船,别说恢复郑和时期的出海规模了,就算是组建一只像样的船队,已经够呛。
“咳咳,陛下……这,其实工部也能造船,好多人已经前去泉州、福州等地谋生活了。想要恢复到永乐时期……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最快三年,最慢五年,还要朝廷给足足够的钱。”
李善有些尴尬,朱厚照问起的这个,他倒是门清。
金陵这边虽然也有漕运,但怎么说呢,没有泉州福州等地赚钱吧。
甚至……自从朱瞻基勒令停止下西洋的时候,工部造船部门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