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自己的想法之外,刘双禧在政研室工作多少也能接触到一些大师的态度。代表我国数学研究水平的人物、陈省身教授,晚年在南开大学散步时,经常有学生拿着奥数问题前来请教,而陈教授的回答是:我不会做。我想其决不是不会,而是不屑。
另一位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丘成桐先生,是刘双禧重生前唯一获得数学界最高奖“菲尔兹奖”的华人,也对社会上给予奥数如此高的投入与关注感到忧虑。又举例说,随着他本人做数学研究的奥数选手并不具有正确的研究方法与思想,还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来改变学生的习惯。
国外也有奥数比赛,但不象华夏这样投入如此多的精力与时间,选手们只是在假期中因兴趣而共同探讨,且奥数成绩也决不是进入美国一流大学的凭证,倒是美国的三流大学重视这个成绩。就连京城的一位副市长都在电台中对奥数做出过评论:一种无聊的比赛,简直是在毁孩子们的前途。所以说无论前世今生,对于考大学没压力的刘双禧来说,奥数这东西学不学还真不是很重要。
刘双禧在这发愣没回答,宋博林反倒暗暗赞叹起来。以前不少孩子通过各种关系送到他手上,也都会被问“爱不爱学”、“想不想学”之类的问题,大多数孩子都会马上给出肯定的答复,在经过一段时间教学后,他却发现当初态度犹豫却能坚持学下来的孩子,成绩要比回答痛快的那些好得多。
(睡醒了开始码字,突然发现这章竟没发出来,抱歉抱歉,吆喝下收藏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