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坊>穿越>大国无疆 > 第十三章 建设,还是建设
    “只要你有劳力,只要你有吃苦耐劳的决心,只要你肯学。我保证你以后绝对不愁吃穿,我杨老三的话你们要是都不相信,那我就没得说了!”

    听说最近广西来了一个超大的集团,所谓集团就是有很多很多厂的团体,在广西境内是四处开厂修路,需要招募大把大把的人手,并且为了尽快招募到足够的劳力,所以聘请了四里八乡的有头有脸的老乡绅,让他们代为宣传集团的种种招工条件和待遇。而一位叫杨老三的人物同样是一个小乡镇上的长舌主,所以他就成了这个乡上招工的宣传人员,经过不到一周的训练就被派回了乡上来说教。

    进了一回城,长了不少见识的杨老三这下回来可是真的风光无限,手拿一把折扇、提上一壶茶水,手中随时还有一个花名册,只要有人愿意去就在上面填上自己的名字并按上掌印,然后等上个几天就可以跟随着杨老三去上工,而这一来回杨老三可以每五个人可以得到一个大洋头的回报,所以他是倍感责任重大,在乡镇里是四处转悠,只要有年轻人聚集的地方就去宣传宣传,最近几天的收获还真不小,已经有四十几个签字画押了要去,照这么下去,到中旬到工地上去的时候,杨老三可以弄到近十洋元,想到这他的话音更加洪亮了。

    “我给你们说啊,这集团你们是不知道他有多大了。人家从洋人手里买回来的东西都堆得像小山似的,而他们自己制造的卡车、还有那个叫啥挖挖机的东西,反正就是轰隆隆直响的大铁家伙,长着比我还高的轮子的东西,这玩意儿可先进了。。。以后他们就要在柳州那儿制造那些东西。跟着我杨老三过去的人,肯定会得到更好的待遇,说不定以后就能进车间,那一个个零件只要加工合格了,滑溜溜的票子可就跟着跟着就流入你丫的腰包了!”

    “杨大叔,您请坐!”一位主妇听说这么好的条件,赶紧给杨老三弄了把家里最好的椅子出来,可劲儿地擦拭干净后笑呵呵地让杨叔坐下,然后才说道:“那叫个啥亚美集团的东西,人家弄的都是先进的机器,咱家那口子可就只会耕田挑粪,去了能干啥?要真是能弄出那些挣钱的东西,都不知道何年何月去了,是吧杨叔?”

    “我说大妹子,这你就不懂了。人家一个集团在美国就有好几万人的工人,比咱优秀的人物海了去,为啥要弄回过来,还不是为了造福咱乡亲。人家之所以这么招人,肯定是有考虑的。你家的男人只要肯学,识字儿的可以进技术学校培养成中级技工,也就是能挣更多钱的,也可以直接进车间跟着师傅学习,要不了三两个月就能学会咋弄了。要是三两个月都还学不会,你家男人也就别出门了,还是回家种田得了!”

    “哦,原来是那样。那我能去么?”主妇擦了擦手,很是期盼地看着杨大叔。

    “都说这共和了还真是不得了,你一女娃娃要是放以前说要出去干活,你家人不打折你小腿儿才怪,不过这会儿时代不同了,咱那天还不是在集团里见到不少女工人,不过好像听他们说这时期主要是以基建为住,女娃娃做服装什么的厂子要过些日子才招人!!”说到这儿,杨老三摇了摇自己空空的茶壶,说道:“大妹子要是能给大叔盛满,大叔就惦记着你,改天亚美要招女纺织工了,大叔保准儿第一个找你。”

    “好的,谢谢大叔!”主妇高兴地接过杨老三的茶壶,蹦蹦跳跳地就要进添水,然后想起了什么,立马对着房屋对面山坡上劳作的男人好就呐喊道:“娃他爹,回来了!”

    “这媳妇还真是够辣的耶!!”感叹完,杨老三使劲儿地吸上一口水烟,然后乐滋滋地又打开自己的功劳簿,准备接收又一个工人。

    从防城港经钦州到柳州的公路建设工地上,从防城港、北海港经钦州直达柳州的铁路修建工地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换上蓝色的工作服,这种最直接标示着亚美集团员工的东西只要一穿在身上,就成了能获得这时期广西最高福利工作的直接象征,而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涌来报名,虽然文化知识修养根本谈不上,不过劳力还是有的。

    对于修建公路而言,有推土机和挖掘机、压路机的公路建设群用不着太多的民工辅助,而能使用的地方也就是一些简单的工作,比如公路两边需要加固的路基肯定是需要巨石条、或者水泥做的长方体块,但水泥这种物资在这个时候肯定是优先用于桥梁、铁路等重要工地上去了,而公路也就是用石头的地方比较多。

    公路建设的速度相当之快,挖掘机、推土机轰隆隆地按照划好的线一直向前推进,小型挖掘机在后边慢慢开挖出两边的排水沟、敷设横穿公路的排水管道,然后就是人工挑抬巨石条来充作路基并且用石板打造排水沟,接着自卸卡车开始运来碎石块,混合着一定的土块让压路机来回碾压直至公路的路面、排水、防洪、防滑坡等功能都得到验收,一条公路也就完成了,而这样的双向四车道特别公路修建到柳州预计只需要三个月的时间,但和之有点类似的铁路修建就需要近一年的时间了。

    公路和铁路修见工地上都有不少的纯粹劳力型工人,而在柳州的钢铁公司、水泥公司和汽车制造基地等地方,纯粹劳力型工人们就占据很大部分了.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此时得到非常完美的体现,几乎每一个农民工都是天生般的建筑师傅,框架式混泥土结构的厂房虽然和平时自家的房屋有所区别,但还是有不少的共性。在上万名工人、上百位技术指导员的协作努力下,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高炉、机床设备、供电照明线路,甚至包括厂区的小型铁路线、厂区公路等等都很快修建完毕,这种令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让不少外国技术人员吃惊不已,而他们肯定是不知道另一个时空的深圳地区甚至创造过更快的建设速度,当然这样的建设速度放在当今这个二十世纪初的世界已经足够令人惊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