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坊>修真>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 第十八章 兵退江中渚
    潘璋上书孙权:魏军势大,江水又浅,无法发挥水军优势,不可直应其锋,并附上自己的作战计划。

    孙权对此计划大为认可,准其脱离诸葛瑾军团独立行动。

    潘璋在接到孙权王旨便迫不急待地尽起本部人马脱离诸葛瑾部移至江水上游,并于五十里处建立水城,积极备战,只待天时。

    与此同时,曹魏方面对曹真、夏侯尚战区的战略大为认同,满朝上下对攻打江陵志在必得。但这个时候,却有人提出了异议,此人便是董昭。

    侍中董昭素有野心,可惜生不逢时,偏偏生在人才济济的东汉末年,各路修真中人参杂其中,佛道两道高手尽皆入世,使其难于崭露头角。但董昭毕竟是李斯转世,虽因牵涉当年始皇年间巫妖之争而落了个转世投胎的结果,但其根基极佳,而且极富远见卓识。

    其实,这也便是优秀政治家的远见卓实。一个人只要有比较好的逻辑思维,便可以在政坛上混得开;但若想成就霸业,便需要有很好的哲学思维,这也正是蒋中正先生晚年一直苦思不解的难题。毛泽东先生能够打败蒋中正先生很大的一个原因,正是因为毛泽东先生是优秀是马克思哲学实践者,他在用哲学思维打战略。

    在满朝文武一片叫好声中,董昭却泼了一盆冷水上奏曹丕:

    “武皇帝智勇过人,而用兵畏敌,不敢轻之若此也。夫兵好进恶退,常然之数。平地无险,犹尚艰难,就当深入,还道宜利,兵有进退,不可如意。今屯渚中,至深也;浮桥而济,至危也;一道而行,至狭也:三者兵家所忌,而今行之。贼频攻桥,误有漏失,渚中精锐,非魏之有,将转化为吴矣。臣私戚之,忘寝与食,而议者怡然不以为忧,岂不惑哉!加江水向长,一旦暴增,何以防御?就不破贼,尚当自完。奈何乘危,不以为惧?事将危矣,惟陛下察之!”

    寥寥数语却点破了夏侯尚的用兵大忌:

    孤军深入江中渚;

    浮桥渡水致三军于险地,一旦浮桥有失,夏侯尚势必要面临军覆没的窘境;

    进攻路线狭窄,不利于退兵,现在兵威正盛尚好,一旦陷入颓势,势必极难退兵。

    最最危险的便是此时正逢雨季,一旦江水暴涨,只怕水淹荆州的悲剧就要重演。

    董昭的上书立刻在朝廷上下掀起了惊涛骇浪,震惊满朝文武,于曹丕而言,更是醍醐灌顶。但现在南线战区形势一片大好,现在要曹丕退兵却也是实难决断,曹丕权衡再三,还是决定令夏侯尚军退出江中渚。

    夏侯尚兵马的异动立刻引起了东吴斥侯的注意,诸葛瑾军团立刻做出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