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江爷爷童年时期,家里条件还算可以,曾被父母送去书塾上过两年学。
许是就因为这,江爷爷在儿孙读书这件事上相当通透,奈何娶妻生子,在儿女们慢慢长大期间,战乱频发,大家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挣钱的应声不好找,家里的生活渐显困境,也就没能好好供养儿女们上学,但江安兄妹几人却都不是文盲,其中哪怕有没上过学的,
也在江爷爷教导下,认识一些字,尤其是江安,脑子机灵,更是个敢于闯荡的,从而在城里从伙计一步步做到掌柜,并结缘娶到林兰这么个念过新式女学的媳妇儿,且凭借好人缘、好头脑,当选为大队长。
可以说,在几个兄弟中,江安是最有出息的,事实上,不管是江安两口子,还是他们生下的儿女,确实个顶个引人羡慕。一家七口人,
当家的男人是大队长,女主人靠闺女的福运吃供应粮,五个儿女个个聪明好学,眼看着就要出好几个大学生,满大队的人要说哪个不羡慕,绝对口是心非。
言归正传,因环境所致,江爷爷没能把儿女们供养成读书人,在孙辈这,他曾不止一次对儿女们说,日子是人过的,但凡有一线可能,
都要好好供养家里的娃儿们上学。没分家前,江爷爷作为大家族确实是这么做的,然,江平膝下的长子实在不是读书的料,
每次去学校都好比上刑场,甚至主动提出退学,不管家里人如何劝说,就是不愿再踏进校门;分家后首日,江爷爷把江安兄弟五个叫到跟前,
语重心长最后一次告诫,送孩子上学没坏处,然,兄弟五人真正把老爷子的话听进耳的,觉得读书有大用处的,怕也就是江安一个。
为什么只有江安一个?
一方面源于除过江平、江安两兄弟家里孩子多,年岁大点,另一方面源于除过江安稀罕闺女,另外四兄弟,江顺那会新婚,尚没有孩子,如此一来,四兄弟中的三人,可不像江安那样把闺女宠得比儿子都“值钱”。
这有实例的,譬如江平的长女,江爷爷有提过把这个比长房长孙小一岁的孙女送学校读书,钱由公中出,并有把报名费给江平两口子,
结果,江平在阮秀梅念叨下,说什么闺女日后是别人家的,没必要白花钱。受媳妇影响,江平把给闺女报名上学的事抛之脑后,
这可把江爷爷气得够呛,想着自己亲自去帮大孙女报名,熟料,阮秀梅不知怎么给大闺女洗的脑,江春霞,嗯,也就是江平的长女,在江爷爷面前摇头,说她不去学校,不白花钱,她在家有哥哥教认字数数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