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我没有偷你的金库,第二,耶和华如果跟你一样,敢冤枉好人敢不放过我,我们家玉皇大帝也不会放过你!”
杜和给里尔克比了个洋人都懂的鄙视手势。
里尔克大骂一声,越过桌子就要来厮打杜和,洋人法官连连敲槌,几个法警进来将里尔克架了出去,杜和被架住去了另一个方向。
“赶快去吃饭吧,劳累大家伙儿了,待会儿再开庭,江叔叔就清闲点,不必与他说那么多,咱们且看看这洋人能不能把好人冤枉到底!”
杜和扯着脖子,拼命回头与江中叶说了两句。
江中叶感慨的点头,扬声道:“世侄放心,叔心里有数。”
杜和才放弃了挣扎,与几个法警一起走了。
从一开始,杜和就知道这次审判希望渺茫,他甚至连自己找到的证据都没有出示。
然而不忍看到辛苦奔忙的众人失望,也对庭审还保留着意思希望,最后也就安生下来,等着审判流程,可谁知一个以中立公正为名的法庭居然会偏颇到如此地步,就因为杜和是个华人,里尔克是和他们讲一样的话的洋人,或者里尔克是个富商,而杜和是个无关紧要的普通人,法庭就会不顾一条性命的死活清白么?
于是杜和放弃了信任法官,也放弃了通过纯粹的审判来给自己挣回清白的想法。
他与高桥海羽有过约定,他相信高桥海羽可以把握好这个出手的时机。
有些东西,在法庭上出示了,只是尘封在卷宗里蒙尘的一段字,而用在更合适的地方,则可能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杜和与高桥海羽赌的就是这个时机。
心有灵犀的是,高桥海羽准确的把握住了这个时机。
在得到了杜家的倾力帮助之后,高桥海羽发动了自己在大学期间积攒下来的与各大报社的关系,将早已写就的一份份成熟的新闻稿发了出去,一个小时之后,在杜和的闭庭休息还没有结束的时候,一场狂风骤雨已然酝酿成型了。
《申报》、《时报》、《新闻报》、《晶报》、《民国日报》甚至几份英报纸,几乎不分前后的发出了号外新闻,上海滩本土穷小子与洋人巨富之间蚍蜉撼树的一场争端,被掰开揉碎了放在了民众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