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坊>修真>医宋 > 第四百八十七章守 城(上)
    第四百八十七章守城

    不过,这些只是台面上的原因,但不要忘了,辛弃疾这时才区区十七岁而已,试问一个正常的十七岁少年,能下得了决心让部下进行这次大屠杀吗?现在可不是人命如草芥的战国时期啊因此辛弃疾小小年纪就干出如此“暴行”,除了那些公开的理由之外,其中自然也有着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个人原因,事情还要从辛弃疾已经过世的祖父辛赞说起

    辛弃疾的祖父辛赞虽然一直都是一个爱国忠君之人,但当年金军南下之后,他却因为家人都被金人擒获而不得不向其屈服当了一个伪官。这自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但当时比他更加不堪的比比皆是,而且后来宋军北伐时辛赞也果断反正,再加上这个老头为官清廉,因此他在社会上的评价也还不错。

    但辛弃疾自小性情刚烈,对此一直耿耿于怀,而当他考入中央陆军学校这座第一流的学府之后,这种情绪就更加强烈。辛弃疾的同学中既有勋贵子弟,也有平民家的孩子,来源十分复杂,但他们的至亲长辈当年却几乎都是坚定的抗金分子其实也就是那些南渡的宋人,像辛赞这样有过变节行为的十分罕见,再加上经常莅临指导的赵旉长期以来的刻意引导,校内的舆论氛围明显偏左,对于类似辛赞当年无奈降金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否则后世类似马本斋母亲那样的例子也不会成为英雄事迹了,正是因为反例太少才显得难得啊而这也是正是中国汉奸辈出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有着极为鲜明的态度,那就是“所谓为了保全家人而投降,不过是自己怯懦卖国的借口。从长远来看,若每个宋人在家人面临威胁时都决不妥协,并且多杀敌人为死难者复仇的话,敌人又怎么敢再拿你的家人来威胁你呢?而且若你的家人真有血性,他们一定宁可死去,也不愿因此贻害国家,为了自己的苟活而陷家人于不义,却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家人才无奈投降,这岂不是荒谬至极?而且如果为了保全家人而投降是有道理的,那么那些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人物岂不是反倒变成没道理的了?这简直是岂有此理何况无论有什么样的理由,投降就是卖国,哪怕没有倒戈相向,上缴的税金、所服的劳役,一样是变相地帮着敌人来杀我们自己人”

    年轻的辛弃疾连续四年时间都一直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和生活,思想不可避免地变得更加激进,也更加以其祖父昔日的经历为耻,尽管若非如此,恐怕世界上就不会有他辛弃疾这个人了。有了这样的心结,赵旉说过的一句话对辛弃疾产生了特别深刻的影响,“耻辱,只有用血才能洗净”

    因此辛弃疾做梦也想在伐金之战中立下大功,为此他可以不惜一切手段,而现在他的权位还不高,所能做到的,也只有尽可能地削弱金国的国力了。而要削弱金国的国力,减少它的人口是最彻底的办法,无论是将其带走,还是就地消灭

    虽然屠城之举受人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义军”经过这次施暴,精神面貌立刻就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也难怪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军几乎都有过屠城的行径,对于缺乏训练的非正规武装包括类似三国前期的曹军、晚清的湘军这类并不由朝廷出钱养活的特殊“官军”。,想要在短时间内激发其战意,要么依靠精神激励,要么就只有唤醒其兽性,但不是每个军事领袖都擅长演讲和忽悠,因此屠城便成了最常用的手段,简单有效,还能发笔横财,只是名声上差点。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嘛。

    辛弃疾的口才不差,但现在的他却并没有那么多时间,所以才选择了这把双刃剑。好在效果真的不错,而且这次大屠杀以后,三万多“义军”将士都已经彻底断了后路,就算他们主动乞降,金人也不会放过他们的,这就好像是绿林中的“投名状”一样

    此后辛弃疾对这支已经日益强大起来的“乌合之众”和游骑兵比的话,他们恐怕永远都是乌合之众愈发信赖,他甚至玩了一票大的,故意让人数激增到接近五万、甚至还有几十个非女真族胡人加入身为中央陆军学校的高材生,统一战线的道理辛弃疾还是懂的。的义军在其攻下的一个县城里长时间逗留,而将整整一个猛安的金军吸引了过来。由于此前已经有一个猛安的金军遭受了重创,下辖的十个谋克折去八个一共打了八仗,套路还是诱敌——突袭——闪人,而逃进州府的残兵也基本全数死难,就是义军屠城的那一次。,猛安本人也战死了,前后总计损兵七千多人,那个猛安几乎全被打光了,所以这次金军吸取了教训,出兵时谨慎了许多,等到下辖的十大谋克全部来齐了他才带兵出城。

    为了对付一支不知死活地滞留县城的乌合之众,这个猛安居然带上了十个谋克中的八个,仅将实力最弱的两个留下守备州府,可见他有多么的慎重。然而,虽然他已经从几个在游骑兵枪下侥幸逃生的金兵口中得知了这样一支神秘军队的存在,但是他还是低估了游骑兵大队的实力,也并不十分了解他们那种来去如风却枪枪见血的作战方式,这令这支金军一开始就处在了十分危险的境地。

    虽然掌握了制信息权的辛弃疾对胜利充满信心,但一个猛安的主力不下八千骑兵,实在是游骑兵大队组建以来前所未遇的大敌,辛弃疾实在是不敢有半点大意。因此他果断地暂时抛弃了义军的五万多人,让其据城而守,消耗金军的实力与锐气,而他的主力游骑兵大队则离开县城,潜伏在茫茫的乡野之中,并在热气球与望远镜的帮助下牢牢地锁定金军的动向,等他们暴露出弱点的时候,再突然杀出,狠狠咬他们一口。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