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平民们部欢呼了起来,表示拥护。
他们只是为了日后的美好生活!可是,谁能保证这不是异想天开呢?
昆仑是东方万族之源,天下之脊梁。匈奴和大多数的游牧民族一样崇尚自然,信奉萨满教。昆仑山神是最接近上天的所在,自然是天下最大的神灵。当然匈奴也信奉日神和月神,也就是太阳神和月亮神。北方游牧部落首领都有“早晨拜初升太阳,傍晚拜高升月亮”的习惯。
匈奴南下入侵赵国,就必须先攻克赵国北方长城,简称赵北长城。
赵国长城主要有二条,第一条是赵国南方长城,即邯郸长城;第二条是赵北长城;
赵国南方长城,是赵国在邯郸境内沿漳、滏之滨修筑的南长城,主要是为了防御南方的魏国入侵。大体上这条长城从今武安的西南起,东南行沿漳水,到今磁城的西南,折而东北行,沿漳水到达肥城。此外为了抵御西面的强秦,又修筑了从辉县开始,南接河内(今河南沁阳县),北至滏阳(今河北武安县滏阳河)的秦赵分界长城。不过效果似乎不佳,因为秦国早就打进来了。
赵国北方长城,是在公元前306年修筑的。当时赵武灵王打败了林胡、楼烦,开发了雁门、代城、云中、九原这些地方后,就开始修筑长城,东起于代城(今河北张家口境内),经云中、九原(今内蒙包头市境内),西北折入阴山,至高阙(今内蒙古乌拉山与狼山之间的缺口),长约一千三百里。这一段赵长城的遗址还断续绵亘于大青山、乌拉山、狼山之间。后来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的时候,曾利用了这一段赵长城的部分作为基础。
长城的修筑,起源于大量的水利堤防工程。从春秋到战国,由于农民在生产斗争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提高了建筑堤防的技术,各大河流都陆续建筑了大规模的堤防。当时统治阶级在进行战争中,由于战争规模的扩大和战争方式的运动性,很需要建筑大规模的防御工程,于是就利用建筑堤防的技术,把边境上原有的大河堤加以扩建,把原来的水利工程改造成为军事上的防御工程。战国七国中,位于西方的秦国早在公元前461年就开始不断地在黄河旁构筑防御工事,目的在于防止魏国的进攻。关东六国,也都在各自的险要之地修筑了长城。
匈奴首领头曼单于率领二十万匈奴骑兵南下,随军的牛羊数十万,漫山遍野。匈奴人的兵锋直指李牧镇守的雁门关。雁门城既是雄关,也是赵国北方的军事重地。雁门关位于雁门山东西两山之间,东西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飞雁出于其间,故名雁门关。
雁门城守府。
赵国大将李牧听闻匈奴大举南下,知道匈奴人是想趁虚而入。
李牧抚了抚额下的白须,闭目沉思。一时间,老将军那伟岸的身躯仍然是那么的挺拔和高大,白色的须髯也轻快的飞舞着,真是战神一般的人物啊!
“上将军,匈奴人来着不善啊。邯郸抽调了咱们大部分的兵力,如今守城尚且不足,如何能够击退匈奴人。”副将司马尚担忧地问道。
“既然无法防守,那么就主动进攻!”赵国大将李牧突然睁开了双眼,掷地有声地说道。
“主动进攻?如何进攻?”副将司马尚是一员勇将,可惜智谋不足,疑惑地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