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随车兵的是外围的骑兵,由于当时尚未有马镫,双方骑兵往往会在外围放箭,甚至有胆大的士兵下马精准射击。
不到一个时辰,秦赵两国的车兵、骑兵轮番较量数十回合。
秦国车兵仗着战车坚固,还剩下三分之一的残兵,而赵国车兵却军覆没。不过由于赵国骑兵比秦国骑兵更擅长骑射,所以赵军骑兵的伤亡比秦军少很多,这样一看,双方算是打了一个平手。
赵国骑兵不用说太多,大家伙都知道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这改革事实上就是把马车兵换成一种模仿匈奴骑兵装备的轻骑兵!也就是胡服飞骑!胡服飞骑的装备应该一杆长枪,一把马上用长剑和一张短弓、两个箭囊!他们移动速度非常快,来去如风。赵国骑兵充分利用了这一点,所以在北疆,赵军往往突然就出现在匈奴人面前,然后狠揍他们!所谓“兵贵神速”,军队跑得快,那就是王道,为了让赵军更快,赵国还进行了军粮改革!赵国骑兵在北疆时,发现草原人的马奶酒,不仅是饮酒,而且喝饱了也特别经饿,于是赵国将之引入军队,让赵国骑兵每次就带一囊马奶酒和两个面饼,这可以吃上三天,却比其他粮食一天的量还要轻得多!于是赵军这更快了,来来去去,一天可以走几百里。赵国骑兵抓到匈奴,就打一顿后,又跑回家,装满马奶酒后接着打,弄得匈奴苦不堪言,就差没唤赵国骑兵做干爹。
秦军中军大阵。
秦国大将桓齮见状感叹道:“赵国飞骑果然名不虚传,往往秦军骑兵还未靠近,就被善于骑射的赵国骑兵射倒。”
副将杨端和也附和道,“没想到赵国的弓箭竟然能和秦国骑兵弩相抗衡。虽然秦国骑兵弩速度快、容易瞄准,但是赵国弓箭明显射程远很多,而且赵国骑兵好像天生就是生长在马背上的士兵,简直太不思议了。要知道秦国骑兵往往一手发射弩箭,另一只手紧紧抓住缰绳,同时双腿还要夹紧战马腹部,才能保证不在奔驰的过程中摔下马去。而赵国骑兵居然能够仅仅靠双腿夹紧战马腹部,就能双手弯弓射箭,怪不得打得匈奴人远遁上千里。”
秦国大将桓齮闻言,忍不住解释道:“这个说起来,话就长了。赵国自长平一战后,兵力不足,就大力吸收北方游牧部落士兵,结果反而导致骑兵战斗力大增。这也是我大秦数十年未能彻底灭亡赵国的原因。从某种程度而言,赵国更像当年的晋国一样,死死卡住了中原的北大门。而秦国先祖虽然也是靠骑射放牧起家,但是自从收服义渠部落后,基本上国都转做农耕。毕竟农耕产量大、容易耕种,养活的人口也多,却不想因此秦国骑兵的战斗力下降了很多。好在战马数量和质量还凑合,否则就轮到赵国骑兵无敌于天下了。”
秦赵双方的车兵、骑兵较量完了,轮到步兵大阵交战了,这也是双方军队数量最多的军种。
此战的胜负在此一搏!
“咚咚咚……”战鼓声好像一下下敲在人的心脏上!双方的步兵前军呐喊着冲在一起,书写了铁与血的对撞。飚飞的鲜血与飞舞的残肢,见证着将士们的勇武。长矛折断了,用佩剑;佩剑折断了,便用拳头;拳头被砍掉了,就用脑袋撞、用牙齿咬。
双方的步兵后阵依旧是远程兵种,秦国弩箭和赵国弓箭互相对射着,在天空中磕磕撞撞,出现了不少乱飞箭矢,有不少士兵都是死于自家箭矢的误杀。
“噌噌噌……”秦国锐士是重装步兵,臂力巨大,重重地挥舞着手中的长戟、重剑,呼啸而下,就能将孱弱的赵国步兵,连人带甲斩为两段!
“秦风!秦风!秦风!……”秦军们疯也似的呼喊着轩昂的军号,疯狂地收割着赵国士兵的生命!鲜血在激溅,残肢在纷飞,赵国的前军步兵伤亡惨重!
秦军锐士冲锋着,一往无前的冲锋着,他们仅仅用了一次突击,就将三万赵国士兵组织起来的战阵撕得像个稀巴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