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林听后先是愣了一下,蔡松坡这是看不起人呀!他们已经打了日军两次物资了,第一次杨小林干掉了日本第一军的补给,让日本人只能接受谈判。第二次奔袭大连,烧掉了日军大量补给,迫使日本军队停止了对辽东的进攻。
蔡松坡这第三次居然还把目标盯在日本人的物资上面?不过这方案真的可以考虑,也许日军会吸取经验,但是如果让义勇军再次得手,小日本的指挥官估计是剖腹自尽了。
“第二阶段是以日军挺近辽西的主力兵团为作战目标,尽可能吃掉那些小股的敌人,如果情况允许的话,可以考虑集中优势兵力,打一场大的歼灭战,以鼓舞士气。”
这第二方案是他们商议过的,敌人很强大,杨司令的作战理念就是打不过就走,进入长白山的准备真的做好了。不过走之前他也要回头干掉几个追兵!不能让别人放胆子追过来,这是他一贯的风格。
至于说打一场大的歼灭战,也是绝对有可能的。在他们的计划中没有涉及到哪里必须防守,那里必须战斗。
作战目的非常明确,以整个根据地为作战面积,不考虑什么防线,不在乎城池的得失,依靠义勇军熟悉地形的优势,在民兵的配合下,大范围的迂回穿插,把闯入的敌人看作是一个一个的点,选择性的吃掉他几个,尽可能在前期义勇军的战斗能力最强盛的时候大量消耗敌人的兵力。
这是二战的时候美国人首先抛出的“非线式”作战理论!
美国人抛出了理论,却没有发挥这种战术的威力。他们认为这种打法必须掌握绝对的制空权,部队有很强的机动能力和强大的后勤补给才能做到。所以他们的这一战术也始终就停止在理论阶段。
真正让非线式作战这种方式震惊世界的,是解放军的淮海战役!没有制空权,也没有机动力,更谈不上强大的后勤补给。但是解放军就是敢大范围的穿插迂回,包围那一个点上的国民党重兵集团,并且吃掉他!
那真的是一场豪赌。历史上八十万被六十万干掉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稀奇的是八十万被六十万包围着给干掉了,跑都跑不了。
解放军的教材上说的很明白,当我们的基层队伍战斗力优秀于对方,我们的基层指挥官临阵指挥的能力优秀于对方,我们的小部队作战能力强于对方的时候,就可以尝试这种打法。
杨小林就是要打一场这样的战争,可以说他也是在进行一场豪赌。因为当你真正的穿插成功之后,你一个营的部队遭遇到的是对方的一个军还是一个连,谁也说不清楚。
更何况义勇军现在虽然小集团的作战能力确实强于对方。可是联系方式相对落后,达不到淮海战役的时候那种通讯要求。要是还有其他的办法他也想稳妥一点,只是当英国人把眼睛对准自己的时候,除了殊死一搏,真的没有别的选择了。
就算达到了这个目的,也只能说可以重创入侵的日军,所以蔡锷的第三阶段的作战方案还是以撤退为主。
“第三阶段是以来增援日军的部队为作战目标,阻击,消耗他们的战斗力量。同时我们有组织的开始往长白山撤退。并且留下一部分兵力坚持游击战争,减轻民兵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