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仲夏带领调研组在工地上观察,组织座谈会,跟水电工程局的同志座谈,跟日方的负责人交换意见。基本上掌握了情况,也找到了两个为什么的答案。
天程公司敢于低报价的原因,是靠提高效率、减少浪费、缩短工期。效率高了,整个工程提前四个月完工,浪费少了、成本自然低了。工期缩短,省下的钱不仅提高了收益,也可以给工人多发钱。
中国工人在日本人手下效率如此之高的原因,是因为日本人给工人发高工资,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而这笔钱则是来自减少浪费、缩短工期带来的效益。
姜雄华在参加座谈会和跟施工人员摆谈中,听到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天程的经验学不了。
管理人员说,工作中有责无权,遇到任何一点小事都得层层请示,效率高不了。没有用人权,在遇到有矛盾冲突时,中方管理人员没有权利辞退工人。
工人说,奖罚不明,干多干少一个样。工资升降,日本人看工作好坏,我们这里还得看级别,看这个条条、那个杠杠。搞到后头都差不多。
一种意见则是盲目乐观地认为,天程的经验没啥了不起。他们说日本人就来了二三十个管理人员,真正干活的都是聘用我们水电工程局的四百多人。只要我们的施工机械设备能像日本人那样配套,能像日本人那样多发奖金,日本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在会下,姜雄华跟皇甫深摆龙门阵时说,老同学,同样是我们的工人,在我们的工程上就干不好,在日本人的工程上就干得好,让人想起橘生于淮的故事。对此,皇甫深的感触更深,在他心头有一个想法,希望能搞试点。
姜雄华通过在现场的观察,以及对国内基本建设体制的了解,明白这两方面的意见都有一定的道理。对持天程的经验学不了的意见来说,主要是看到体制上的制约,不加快基本建设体制的改革,确实是很难有突破的。对持天程的经验没啥了不起的意见来说,主要是认为这些工效也是中国工人干出来的,但显然是犯了只看表面,不看实质的毛病。
在黄牛角工地调研的一二十天中,姜雄华了解到我们的干部和工人也认识到和日本人的差距,也承认应该向日本人学习。但在水电工程局和相关部门一些人的心目中,学习天程的经验主要就是学他们如何打隧洞,着眼点在工程的打眼放炮、出碴运输以及劳动组织,这实际上是把眼睛盯在隧洞开挖的高进尺上。
姜雄华意识到,其实日方所有的工程管理方法核心,都是围绕提高施工的经济效益。这也就回答了天程公司报价为什么能这样低的问题。
天程公司的高木先生给姜雄华介他们绍了日方的管理方法。他们每月结算一次,当月就掌握了工程成本的数字。日本人并不盲目追求开挖的高进尺,而是要求按网络进度计划均衡施工,不搞突击,所有的星期天都休息。
听到这里,董建设副司长很有感触,对姜雄华说:“这跟我们喜欢搞千军万马的突击会战、加班加点苦干拼命干,完全是两码事。按照国内企业施工惯例,都是上面出于抢工期的考虑,要安排加班,国内企业的惯例也是歇人不歇机器。我在基层时,如果是工人主动提出要加班,那作为管理层更是喜出望外,这会被视为工人思想觉悟高的表现。”
高木先生介绍说,当聘用的中方工人提出要求多挖以增加奖金时,对这类行动,日方并不是无条件地同意。日方首先要求必须在确保施工安全,其次是钻头、炸药等消耗符合定额的前提下,才能够多挖。目的就是既不增大物化劳动的消耗,又同时节约人工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