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岚因想起任长清出发前跟自己提到之事,便随口问道:“任大人此次是要带贵公子千金一同返京对吧?”
任长清连忙回道:“回殿下,犬子不才,去年乡试勉强中举,明年准备入京参加会试。小女也到了该出阁的年纪,一便接回京中。”
庄岚又点头问道:“烟宁远在东海之滨,任大人为何不把儿女从小留在京中。”任长清苦笑了一下道:“拙荆早亡,微臣也没有续弦,忙于朝务,也顾不得子女。一人养两人到了七八岁,只怕误了读书。家乡烟宁,微臣与当地有名的大儒苏傅是多年交情,他本也在烟宁讲学,正好托付给他,替微臣抚养。”庄岚想了一想笑道:“这苏傅之名,好像似是听过,却又一时想不起来了。”任长清倒是一奇,因那苏傅当年也曾在朝中短暂为官,后辞官还乡在烟宁讲学,如今朝中六部皆有他的学生为官,称作烟宁学派。不想庄岚竟并不了解,但任长清转念一想,这位当今太子向来不喜政务,只爱谈诗论酒,不知也是正常,便笑着回道:“他有些学生在当朝为官,想是殿下偶然听说过。”庄岚本也只是随口问问,并未放在心上,他又命人取了酒来,借着春景与任长清在船上对饮。
两人这样顺游而下,十数天后便到了东南重城明溪。明溪太守自然早已备好住处,随后几日无非各处郡县视察走访,明溪府下向来富饶,正是江南粮仓,虽遭旱情仍是不减繁华。两人在此处逗留半月,所察各处官员也多是早有准备,虚实相遮,皆未查出什么太大问题。
回到明溪次日,任长清便向庄岚请辞,要去烟宁接任凡任殊二人,不想庄岚闲着无事,便想同任长清一起去烟宁玩上两天。也要跟着通行,任长清自然无法拒绝,于是两人只带了数个侍卫,乘马车一同前往。
进了烟宁城,也不惊动当地官员,只悄悄赶往苏傅家中,到了苏府时已经黄昏,两人在门前刚刚扣门,便有一年轻男子在里将门打开,因任长清早传来书信,所以他见到任长清并未匆慌,只是恭敬行礼道:“任伯伯,您来了。”一旁庄岚细细盯着这男子,他大概比自己年轻几岁,刀剑一般的眸子,神色从容,举手投足略显了几分不很年轻的威严。任长清在一旁忙道:“沈儿快来见过贵客,这是当今太子殿下。”男子表情流过一丝惊讶,但仍依旧不慌不忙转身行礼:“苏沈见过殿下,草民未曾识得殿下身份,望殿下见谅。”任长清在一旁对庄岚笑道:“这是我老友已故弟弟的儿子苏沈。”
庄岚笑回了一句莫要多礼,苏沈便引两人进屋,此时苏傅也领着任凡从厅中出来,远远笑道:“长清,许久未见,别来无恙。”他讲完这话,才注意到任长清小心引着的庄岚,有些疑惑的道:“长清,这位贵客是?”任长清笑道:“苏兄,这是太子殿下,快来拜见。”院中春风舞动,却骤然让庄岚感到一丝薄寒,他面前的老者似是突然眼神中透出一道寒光,似又是看错,转瞬即逝之后,便只看到他笑着行礼。
彼此见过,又正好是晚饭时间,苏傅便命下人在厅中布置桌椅,请庄岚坐了首座,席间多是些不显奢华却精致多样的江南小菜,很得庄岚开心,苏傅等人又各敬了两杯酒,彼此话也多了起来,庄岚见苏傅发须半白,仍精神抖擞,且开口言谈不凡,两人聊了几句,说些诗词文章,庄岚更觉得苏傅见识胜过自己府中那些门客文人十倍,不禁称赞道:“来时便听说苏先生是这江南有名的大儒,如今一见,更胜过传闻十倍。只恨先生不在朝中为官”
苏傅捻须笑道:“殿下抬举了,在下不过长于清谈罢了,并非长清这样为官之才。”庄岚点了点头笑道:“听任相讲,先生有几位弟子在朝为官,此次回去,我倒要留意结交一下了。”
苏傅指了指一旁任凡道:“我这世侄明年便要参加会试,殿下已经结识了。”
任凡忙挥手笑道:“伯父抬举了,我这点笔墨只怕入不了殿下法眼。”
“任贤弟既是苏先生所教,何必如此谦虚。”庄岚笑着斟酒举杯道:“来,我这一杯,提前祝任贤弟金榜题名。”
任凡忙举杯站起来饮了。见庄岚谈吐和气,席间一时也活跃起来,除苏沈比较沉默之外,任凡与庄岚倒是一人一杯,相谈甚欢。
江南的桂花清酒,饮时甘甜,后劲却足,庄岚多喝了几杯,便觉得有点微醉,苏傅对任凡道:“任凡,你正好引殿下去后园走一走,醒一醒酒,只是莫要让殿下着了凉。”
任凡便命两个下人打起灯笼,自己则陪庄岚一同往后园走去。见两人走了,苏傅又回身吩咐一个丫鬟道:“去叫小殊过来,长清回来她还未见,也把怜儿叫上,来见见她任伯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