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相继进行,使国民党精锐部队丧失殆尽,人民解放军即将渡江。至此,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此一时,彼一时,停火谈判成了国民政府苟延残喘的最后的一根稻草。
伴随着国民党军事上的惨败,其经济、政治也陷入全面危机。在经济方面,国民党统治区通货恶性膨胀,物价连续倍长,民族工商业纷纷倒闭,农村经济日益破产,人民苦难深重,民不聊生。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震撼和动摇着反动统治的根基。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也日益加剧,愈演愈烈。
从四月初到四月二十日,就如战场形势的迅速变化,很快消息很快传到南京,和平谈判失败,国民政府拒绝接受《国内和平协定》。
然而,作为谈判团团长的本尧,却没有回到南京,留在了北平。一时间,众说纷纭。直到本尧发表《对时局的声明》,社会各界才焕然大悟。
他说“目前大局已演变到此,我觉得各地同志们应该惩前毖后,当机立断,毅然决然表示与中共推诚合作,为孙先生的革命三民主义,亦即为中共新民主主义的实现而共同努力。国家要求新生,也正在新生;人民要求新生,也正在新生;为什么我们国民党和个人独甘落后,不能新生呢!”
原想依靠本尧高官身份去往台湾的计划,显然没了结果。本尧自己都选择留了下来。
面对这片经历着巨变的大陆,曼群感到世事沧桑变化让人猝不及防,也如浓雾弥漫,一时间看不清未来的模样。
该追随什么?舍弃什么?对曼群来讲,这决然的抉择,已经不仅仅是生存的意义,还涉及自己更看重的精神内核。自己曾是三民主义的信徒,怀着信仰的忠诚亦步亦趋,现在当历史无情地在这片广袤的大陆上,为三民主义、国民政府拉上终结的帷幕,上至党首,下至党员,惶惶无措,各自奔逃,悲凉至极。
回望三民主义在中国大陆的三十八年,中国基层的问题始终未能有效解决。失去农村、失去民心是失败的主要问题。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而南京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它不可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渴望土地的农民在共产党的土改措施下被大规模动员起来,成为改朝换代最强大的社会资源。
同时,科举制度的废除造成农村精英向城市的单向流动,豪强恶霸逐渐占据底层权力中心,乡村阶级冲突加剧。南京政权穷于应付各方面挑战,对农村底层的控制持续减弱,政府职能在农村基本只体现为征粮、征赋、征丁,加剧了与农民的紧张关系。
“是时候也像本尧一样,应该考虑自我新生的问题了吧?”曼群心里暗想。就如一程的终点,已然到站,是时候踏上新的人生旅程了。
但是,旧时代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本尧、曼群这一代人身上,能存在可能的“新生”吗?就如本尧,一纸“声明”就真正能割裂与自己曾经奋斗一生的信念?
曼群陷入了从来未有过的迷茫。